農村建房如何正確計算紅磚用量?這樣做省錢不少
農民修房子都有一個預算,根據房子建筑大小計算出所用鋼筋、磚頭、水泥、河沙、瓦片等建材,爾后據此計算出建房的成本。磚頭是最具代表性的建材,單價雖然不算太貴,但若是計算有誤,多買了退不掉,而少買了再補買的話,磚老板則會漲價。因此,大致算出磚頭所用數量,無論對預算還是對前期開展工作,都大有裨益。
一、磚頭規格
磚頭有多種規格,我們平時提得最多的是尺寸為240*115*53mm的磚頭,是為標磚,也被稱為95磚。用該規格標準可以砌出24墻、12墻和06墻,從墻體厚度可知其實是利用了磚頭的長寬高,之所以115mm變成了120mm、53mm變成了60mm,是因為砂漿填充灰縫增加了厚度。
事實上,即便是各磚瓦廠所產的所謂標磚,其尺寸也存在差異,除去誤差,更多的是有意為之。大家有機會可以親自測量下標磚的尺寸,有230*110*50mm規格的,縮水的「標磚」體積變小,砌相同一段墻用磚量就更多,而所砌墻體越大,其中的差距就越明顯,磚廠僅通過此小伎倆無疑就能多賺不少。
除了95標磚有縮水現象之外,規格為216*105*430mm的85磚也被縮水改成了200*100*40mm的尺寸。此外,磚頭的規格很多,例如100*380*120mm、210*58*53mm、250*126*63mm、210*58*53mm,、240*115*90mm等。規格尺寸大的磚頭比小的價格高,當然,由于地區和品質的差異,也存在某地小尺寸磚頭比外地大尺寸磚頭貴的現象。
二、計算公式
網上已有磚頭用量的如下總結:砌06墻用標32磚塊;砌墻用標64磚塊;砌18墻用標磚96塊;砌24墻用標磚128塊、砌37墻用標192磚塊;砌一立方墻所用標磚529塊。
然而,這到底是如何計算得到卻很少講清楚或者計算過于復雜。每立方米所用磚頭很好理解,用1除以標磚的體積(接觸面考慮10mm灰縫,下同),即1/(0.24*0.125*0.063),所得結果為529,其中寬和高和考慮了一厘米的灰縫厚度。
然而,每立方米所用磚數對實際用磚量的計算無多大用處,反而復雜化,因為我們把墻體面積算出來后再乘以墻體厚度就是體積,而最后又要約掉墻體厚度。用公式表示為:
磚量=墻體體積*每立方米所用磚頭數量=墻體長*墻體高*墻體厚度*[1/(磚長*磚寬*磚高)],而墻體厚度(比如12墻、24墻)即磚長(相對長度)。因此:
磚量=墻體長*墻體高*[1/(磚寬*磚高)]
事實上,「墻體長*墻體高」即墻體面積,而「1/(磚寬*磚高)」則為每平方米所用磚頭數量。磚寬和磚高為墻體厚度之外的另外兩邊(砌墻后所能看到的兩條邊)的邊長,所以只需要計算出1/(寬*高)就可以了。在操作中,由于灰縫厚度不一、是否考慮了兩端灰縫等原因,會造成計算略有差異。
1、標磚驗證
12墻用量為1/(0.25*0.063)=63.49;24墻用量為1/(0.125*0.063)=126.98;18墻用12墻和24墻用量想加除以二,約為96塊。
2、縮水標磚驗證
同理,縮水為230*110*50mm的標磚用量為:
12墻用量為1/(0.24*0.06)=69.44;24墻用量為1/(0.12*0.06)138.89;18墻用12墻和24墻用量想加除以二,約為105塊。由此可見,標磚縮水后,12墻、18墻和24墻每平米分別多用6塊、9塊、12塊磚頭。
3、規格為200*100*40mm的磚頭驗證
這種規格的磚頭用得較少,可以砌成厚20厘米的墻體,則每平方米所用磚頭數量為1/(0.11*0.05)=181.82塊,約182塊。
三、舉例說明
用一個例子最能說明問題,比如《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》批了開間12m、進深10m,占地120㎡,建筑面積24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。總周長為(12+10)*2=44m,隔墻考慮為其一半,則總長為44*1.5=66m。考慮農村習慣,一樓高4m,二樓高3.5m,一樓布局相同,但圈梁高0.3米,則總高為6.9m。
砌墻總面積為66*6.9=455.4㎡。當然,如果再在頂建一個悶頂層,則還要再計算出砌墻面積進而算出用磚量,這里考慮悶頂層不做隔墻,最矮處為1.2m,最高處為2.1m,考慮平均高為1.5m,則面積為44*1.5=66㎡。
門窗面積根據實際需要予以去除,這里考慮兩層門窗面積70㎡,實際砌墻面積約為451㎡。以標磚24墻算,用磚量為451*128=57728塊,縮水標磚多用磚451*12=5412塊,如果每塊標磚單價為三毛六分,則磚廠通過縮小規格多掙了5412*0.36=1948元。
四、買磚頭建議
通過上述分析可知,用單價三毛六分的縮水標磚修一棟兩層自建房(開間12m、進深10m)差不多要多花兩千元,而單價越高,多花的錢就越多。因此,建議農民建房時,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,應考慮考慮磚頭實際規格尺寸,尺寸越大的磚頭越省錢。另外,盡量準確計算好用磚量,因為一次性量大有優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