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知識】在建房時地基應該選擇什么材料?自建房如何做地基?
建房知識
在建房時地基應該選擇什么材料?
在我們的農村自建房中,房屋的地基也是五花八門,例如混凝土條形基礎、獨立基礎、筏板基礎、毛石基礎等等,而基礎的材料又分為磚基礎、毛石基礎、灰土基礎和鋼筋混凝土基礎。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講講,在建房時應該如何選擇基礎材料。
磚基礎
一般農村建房磚都是就地取材,所以這種基礎造價相對比較低、便于施工、抗壓性能較好,但抗震能力弱、整體性能差。磚基礎適用于地質相對穩定、無沉降塌陷、土質壓縮系數小等地區。
毛石基礎
這種基礎是采用用強度等級不低于MU20的毛石和不低于M5的砂漿砌筑而形成。以前農村建房的時候,采用這種材料的比較多,但隨著建房技術的發展,現在的農村基本上很少有用這種材料來做基礎了。
毛石基礎適合地質穩定、無地基沉降塌陷、土質壓縮系數小的地區。例如北方地區,可選擇此類型基礎。
灰土基礎
采用石灰、土和水按比例調配,分層夯實而成的基礎。
此種基礎施工比較簡單,因就地取材造價也比較便宜,不過該類型基礎抗凍、耐水能力較差。所以,建議宅基地在地下水位線以下或潮濕的地基上不宜采用。
鋼筋混凝土基礎
顧名思義,由砂、石、水泥、鋼筋等材料組成的基礎。
這種類型的基礎在混凝土和鋼筋的聯合作用下,墻體的荷載能夠均勻的傳遞到基底整個面寬,受力面積更大,承載能力自然也更強。此種基礎現在用的比較廣泛,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點,就是與其他材料相比,該基礎造價更高。但是說實在的,農村建房基礎就是最重要的,為了房子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,在基礎上多花點錢是很有必要的。
大家在建房選擇基礎材料時,要根據實際地質條件選擇最經濟合理的方案,只要基礎能滿足承載力就行了。
還有一點是,除了遇到特殊情況(基礎土質特別松軟或是回填土),最好不要做筏板基礎或樁基,造價太高,沒有必要。
了解到以上基礎材料的各自的特點,你現在對建房做基礎是不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呢,如果現在你家里建房,你會選擇用什么材料做基礎呢?
建房知識
自建房如何做地基?
工具/原料
施工圖、水泥、鋼筋、磚頭等
方法/步驟1:
選址方法與注意事項:
1..土質均勻,就是下面的土質也要均勻,保持受力平衡,不要選擇一邊軟一邊硬的地方,會造成基礎不均勻沉降,這是最不好的,比全部是軟的土質地還要差。
2.不要一半在河堤上,一半在河堤下。最好不要選擇在斜坡,有不少地區在山脈的延伸處,就是在斜面上的,有一些表面上是平的,而下面的石塊走向是斜的。
3.選擇風水看好的地方,前面是水,后面是山的地確實是好地方(我一直認為風水也有不少科學的成分,這樣的位置下方地基是最不好的,需對地基進行大處理,增加施工成本)。
4.要避開山體滑坡的地方。
5.不要選擇在古墓,古井或別的有大坑的地方。
方法/步驟2:
不良地基的處理:
底面千萬不要按照原來的坡度做,要做成臺階狀。山脈走向本身有坡度的,深的地方一定要挖到有石塊的底部,這時上部房屋的結構宜選擇柱子結構,受力柱基礎要直達底部石塊。
方法/步驟3:
一邊是軟地基而另一邊是硬地基的處理:
按壓強相等的原理,加大軟地基處的基礎底面積。加強基礎部分地梁剛度;加強房屋整體剛度(這時房屋不能建的太空曠,房屋層高不宜太高,墻體間距可以密一些,不開大門窗洞口,如原來不是框架結構的可以提升為框架結構等手法來處理)
方法/步驟4:
有時還會碰到一部分在軟弱的土地基,達不到滿足需要的地基承載力,需請專業的設計單位設計樁基礎或地基處理方案。
方法/步驟5:
有大坑等出現時,可用架設地梁穿越或從大坑底部填料做基礎的辦法,到底選定哪一種也要看坑的大小等情況綜合考慮。
方法/步驟6:
地基處理要掌握一個總體原則,就是要把地表面的浮土,軟土全部清除掉才行。
建房知識
輕鋼別墅的特點
快捷:在工廠提前生產,完成部分拼裝任務,減少現場作業量,加快現場安裝速度。全部干作業施工,不受季節環境影響。
運輸量小:運輸量小于磚混結構,利于在運輸不便的山區、島嶼等地區建造。
適用性廣:適合建造于任何地基之上。
保溫隔熱:保溫隔熱效果好,16厘米厚的輕鋼別墅墻體相當于1米厚磚混墻體的保溫隔熱效果。
抗地震:可抗9級地震,地震發生時會形成穩定的盒子結構,不會因為地震的搖晃而出現墻體倒塌或樓板掉下危及人身安全。
環保可回收:林塘美居所使用建筑材料均為符合國家標準的環保材料,材料損耗減少60%;鋼結構部分50年后仍可回收利用,可回收材料占80%。現場建造用水需求量小,大大減少廢水、廢塵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,現場垃圾減少80%。
隔音:由輕鋼龍骨、保溫材料石膏板組成的墻體,其隔音效果可高達60分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