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家蓋房子的講究竟然這么多,你知道幾個?
打地基先得請“姜太公”坐鎮
到縣城工作后把鄉下的父母也接了過來,誰知在農村辛勤忙碌和自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,一直嚷著要回鄉下。
主人照做,果然一直到房子建成都平安無事,以至于后來人們建房時都紛紛效仿。
上梁也有多講究
主人也在房子正中位置擺起供桌,放上各類供品,點燃黃表紙,口中禱告:“天地全神,各路仙家,今兒俺上梁哩,有肉有饃,還有金磚,肉、饃您吃吧,金磚花吧,保佑家里蓋房平平安安,順順利利......”
大梁上齊,主人需在中午改善伙食犒勞老師兒們多日辛勞,有酒有肉,讓老師兒們放開肚子吃喝,即便喝醉了也不打緊,下午一般都要歇工一晌。
據說,上大梁時撒饅頭,可招攬眾人至近前看熱鬧,人群中形形色色不乏“貴人”存在,同樣可壓逼鬼神,保佑平安。
小時候逢著村里人蓋房上梁,孩子們早早地守在四周,目不轉睛地看著墻頭上領作的眼色和動作。一旦他抓起饅頭朝某一方向扔去,孩子們便一擁而上地去爭搶,那種場面至今我還記憶猶新。
建房老師兒不能得罪
有一天,領作的覺得折騰夠了,就到主人家做客,趁主人不注意,把原本朝外推的小車換作了頭朝里。從此,這戶人家的日子又慢慢好轉起來了。
當然,這些關于蓋房和“老師兒”的規矩都是傳說,不足以全然相信,但這一套說法在鋼筋水泥的“與時俱進”中,竟顯得格外鮮活與珍貴。
鄉下建房的規矩和禮儀,隨著時代的洪流即將成為美好的追憶,但那些千辛萬苦中才得以入住的房子里,封存著我們最美好的鄉土時光。